1、毛公鼎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铭文原文及翻译,是金文毛公鼎铭文原文及翻译的经典名作。传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 。高 58厘米,口径 4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造型端庄稳重。颈部饰重环纹及弦纹各一道 ,简朴庄毛公鼎严 。腹内铸有铭文 32行、499 字,毛公鼎因作者毛公而得名,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较长毛公鼎铭文原文及翻译的一篇。
2、《西周1毛公鼎》邮票(实际应称《西周‘毛公鼎铭文》邮票)是第一枚在未发行前就四见其图稿毛公鼎铭文原文及翻译的邮票;是第一枚未按已公布图稿面自出一现的邮票;也是第一枚在邮票图稿中就出现文字错误而正式发行时未予纠正的邮票。
3、嗣后陈介祺对鼎的铭文作毛公鼎铭文原文及翻译了研究,写成了《毛公鼎释文》。并将此鼎深藏于密室,鲜为人知。陈介祺病故后,1902年其后人卖出此鼎,归两江总督端方所有。陈介祺越研究越了解它的价值,同时产生了“怀璧”之惧,于是尽量地保守秘密,连最好的朋友索要拓片也不给,以至于在收藏家之间和学者之间产生了陈氏收藏毛公鼎只是一种传闻而已。
4、《毛公鼎》为西周晚期宣王时之重器,铭文32行,共497字,为出土青铜器中多字之最。周宣王为只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激周王,特铸该鼎记其事。
1、关于毛公鼎铭文原文及翻译如下:毛公鼎出土之後一直为私人收藏。1946年收藏人陈永仁将毛公鼎捐献给政府,次年毛公鼎由上海运往南京,收藏於当时毛公鼎铭文原文及翻译的中央博物馆。原文:王若曰:“父歆,丕显文武,皇天引厌劂德,配毛公鼎铭文原文及翻译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怀不廷方亡不觐于文武耿光。
2、是的。《毛公鼎》内的铭文,由于是铸刻,显得非常的厚重。其文字规整,纵横成行,字体大小相同,结体精严,字形也从方形变成了长方形,有一种亭亭而立的视觉美感。金文自身的庄重与鼎结合在一块,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3、毛公鼎的铭文精炼而完整,展示了西周时期散文的卓越风采。铭文共有五段,其内容深奥而富有内涵,每一段都蕴含着对先王的尊崇和对国家治理的严肃态度。首先,铭文开篇提到毛公对天神的敬畏,表达了先王文武之德得到了上天的认可,他被赋予了统治周朝的大任。
4、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有铭文497字,记述周宣王诰诫和褒赏其大臣毛公(àn)的事。是现已发现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拼音máo gōng dǐng例子:其中,陈介祺收藏的西周毛公鼎原件及其原拓片也亮相潍坊。鼎上有铭文四百七十九个字,记述了周宣王告诫和褒赏臣下毛公fe43的事情。
5、如:夷王时的史颂鼎铭文,夷王或厉王时期的大克鼎铭文等等。 编辑本段4 铭文举例 [唐]刘禹锡《陋室铭》 1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1、该鼎属于礼器类别,具有显著的权力象征意义。它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于1843年在陕西岐山被发现。毛公鼎的铭文数量之多,位居所有出土青铜器之首,其铭文长度超过32行,近500字,为现存青铜器铭文之最,堪称西周青铜器铭文之最,它详细记录了西周时期的历史状况。
2、毛公鼎的历史意义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毛公鼎介绍: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高58厘米,腹深2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700公斤。
3、通过对毛公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情况。综上所述,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一件重要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4、毛公鼎以其雄伟的体型和精细的构造而闻名,通常由三个足和两个耳组成,腹部的方形孔设计既实用又富有象征意义,用于盛放食物或祭祀中的祭品。它的耳部设计则便于携带和使用,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巧妙构思。在中国文化史上,毛公鼎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是商代社会的象征,更是青铜器工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鼎内铭文长达497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文字字体为大篆。毛公鼎铭文显示的大篆书体高度成熟,表现出西周晚期纯熟的书写技法。毛公鼎铭文是现存最长的铭文:完整的册命。
西周的时候只有金文这种文字,所以一定是金文,有关的解释如下:有关毛公鼎的简介: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的重器。
毛公鼎上的文字属金文(也叫铭文),这种文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错误:铸刻有甲骨文的西周毛公鼎理由: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西周毛公鼎铸刻的应该是“金文”,又称 “铭文”。
毛公鼎的铭文属于“金文”,也叫“钟鼎文”。比它更早的是“甲骨文”。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金文进一步发展繁化,就是籀文了。籀文以遗存石刻“石鼓文”为代表。其后,秦统一文字,统一后的文字称为小篆,将以前的古文字统称大篆。
第一枚《毛公鼎》,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通高58厘米,重37公斤。清道光末年(1850年)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因作者毛公而得名,内壁铸有多达32行,498字的长篇铭文,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
1、周王在毛公鼎铭文中表达了对先王德行的敬仰和对周国继承权的认可。他强调了文王和武王的光辉影响,以及天命的转移,提醒后人要谨慎执政,维护国家稳定。周王要求毛公喑,作为国家的重要辅佐,需尽心尽责,操持内外政务,确保王位稳固,同时要智慧决策,遵循先王遗训,不断弘扬王道,避免错误政策导致国家动荡。
2、毛公鼎铭文译文如下:周王这样说:“父瘖啊!伟大英明的文王和武王,皇天很满意他们的德行,让我们周国匹配他,我们衷心地接受了皇天的伟大命令。循抚怀柔了那些不来朝聘的方国,他们没有不在文王、武王的光辉润泽之中的。这样,老天爷就收回了殷的命令而给了我们周国。
3、夷王至幽王时期 本期有较多长篇铭文,内容多为套子化的廷礼册 铭文命。有关战争、土地狱讼 等方面内容亦较多见。宣王时出现最长的西周金文毛公鼎铭,长达四百九十九字的铭文,记宣王对毛公之诰命。此外,本期铭文末尾多有套辞,盛行“万年无疆”之类辞句。特别是本期还有许多器铭属于韵文,亦是非常有特色的。
4、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
5、周代不仅铭器的数量多,而且铭器上的字数也多。比如西周第二个帝王成王诵时的《令彝》有187个字;西周第三个帝王康王钊时的《大盂鼎》有291个字;西周第十二个帝王宣王靖时的《毛公鼎》有499个字。 这样的洋洋大现在殷代是根本没有的。